法务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百科 > 民事诉讼> 正文

诉讼时效期满后怎么办

  本文主要讲解有关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时效法律知识,诉讼时效期满后怎么办.诉讼时效期满后的办法是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若向法院起诉对方以诉讼时效期满为由抗辩的,原告一般没有胜诉的机会。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效果不一样等。

诉讼时效期满后怎么办

  一、诉讼时效期满后怎么办

  诉讼时效期满后的办法是双方可以协商处理纠纷,或者依旧可以起诉,这是由于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二、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是:

  1.两者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时效中断则发生在时效开始后完成前的任何时间。

  2.产生的效果不同。时效中止使中止事由发生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而时效中断则使中断事由发生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三、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因素有如下: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法务吧提醒您,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

  3.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精选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