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必须出庭
本文主要讲解有关民事诉讼法律知识,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必须出庭.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必须出庭的情况包括离婚案件的原被告,抚养、赡养案件中有义务的当事人等,在民事诉讼当中是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告起诉时应当提交相关证据。
一、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必须出庭
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必须出庭的有以下几类:
1.离婚案件中的原告、被告;
2.在抚养、赡养等案件中有义务的当事人;
3.在其他案件中,不能在法庭上查明案件的被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二、民事诉讼流程
1.原告到法院起诉,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
2.法院立案审查,审查只是形式上的审查,只要符合立案的标准即可,即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事实请求和理由等;
3.法院排期开庭;
4.法院通知当事人到案,开庭进行审理;
5.作出判决并且宣判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一般由主张方承担。法务吧提醒您,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交能够证明其诉讼请求的证据,凭借其他证据或者辅助证据证明案件的事实。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