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可以退还。未成年人在参与网络直播平台过程中,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未成年人在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过程中,通过充值、“打赏”等方式支出的款项如果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则该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 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现象日益增多。然而,未成年人的网络打赏行为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本文将从定义与范围、法律关系与合同、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网络打赏的法律问题、追偿与退款的法律考量、司法实践与案例以及预防与监管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定义与范围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是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一种虚拟礼物赠送行为,以表达对主播、网红或其他网络达人喜爱、支持或娱乐消费的目的。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直播、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
二、法律关系与合同
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进行打赏时,通常需要完成一定的注册程序或认证步骤,与平台之间形成一定的服务协议或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与网络平台之间的合同关系是有效的,但未成年人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其法定监护人具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
在打赏过程中,未成年人与主播或其他网络达人之间可能形成赠与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合同。但是,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需要法定监护人进行追认才能生效。
三、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依法不能实施的行为时,其行为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因此,在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打赏时,其行为需要法定监护人的同意或追认才能生效。
此外,未成年人享有受保护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在网络打赏过程中,如果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可以依法寻求保护和救济。
四、网络打赏的法律问题
网络打赏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平台责任、打赏行为的效力、虚假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
首先,平台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其过度打赏或受到其他损害。如果平台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导致未成年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身心伤害,平台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打赏行为的效力问题是关注的重点。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是否有效,需要具体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被认为是无效的,需要法定监护人进行追认。但是,如果未成年人具备相应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其打赏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有效。
此外,虚假宣传也是网络打赏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如果主播或其他网络达人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导致未成年人进行不必要的打赏,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虚假广告或欺诈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网络打赏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在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打赏时,平台和相关监管机构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财产权益,防止其遭受网络欺凌、隐私泄露、非法交易等损害。
五、追偿与退款的法律考量
在未成年人进行网络打赏后,如果发现打赏行为不当或存在误解,其法定监护人可以向平台申请追偿和退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在网络直播中,“打赏”行为更近似于观看者购买主播服务的一种消费行为,即“双向互惠行为”。主播为了得到观看者更多的“打赏”,通过展示各种才艺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如果观看者对主播的表演满意,就可能采取“打赏”的形式进行物质鼓励。因此主播与观看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类似于提供服务者与享受服务者之间的合同关系,但这种服务合同关系并不是采取书面的订立形式,而是一种事实上的即时成立的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17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通常来说,对主播的“打赏”行为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所做出的行为,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赠与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视为具有赠与合同性质。如果“打赏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打赏的金额明显超出其认知限度和可以处置的财产范围的、监护人对该情况不知情、不追认的,则该赠与行为无效,可以主张要求主播返还“打赏”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