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百科 > 损害赔偿> 正文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本文主要讲解有关学校侵权法律知识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一、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如何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所谓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民法典》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但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除外;

二是因智力障碍、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疾病导致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认识别能力,法律应当允许其独立实施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以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两类:

一类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接受赠与等。

另一类是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8周岁的儿童购买学习用品等。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关注我们,专业律师可以在线为您解答。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精选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