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的定义是什么
本文主要讲解有关行政法律行政法规法律知识,授权的定义是将所享有的权利以协议的方式授予给他人所使用的。授权是一种权利的转移,授权人并不会因此丧失该权利。在司法实践中,授权的原则有相近原则、明责原则等。
一、授权的定义是什么
授权是组织运作的关键,它是以人为对象,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权力授给部属人员。即主管将处理用人、用钱、做事、交涉、协调等决策权移转给部属,只授予权力,不可托付完成该项工作的必要责任,这是授权的绝对原则性。 组织中的不同层级有不同的职权,权限则会在不同的层级间流动,因而产生授权的问题。授权是管理人的重要任务之一。有效的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
二、授权的原则包括
1.相近原则:给下级直接授权,不要越级授权;应把权力授予最接近做出目标决策和执行的人员,使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做出反应。
2.授要原则:指授给下级的权力应该是下级在实现目标中最需要的、比较重要的权力,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
3.明责授权:授权要以责任为前提,授权同时要明确其职责,使下级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权限范围。
4.动态原则:针对下级的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的目标责任及不同的时间,应该授予不同的权力。
授权是领导者智慧和能力的扩展和延伸,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原则,授权过程是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九条
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三、行政授权的特征
1.行政授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能成为行政授权的主体。授权行为的客体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权力。
2.被授权的主体是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有关行政机关和无行政管理权的其他组织。
3.行政授权的形式,可以是命令、决定等文体形式,也可以是合同形式等。法务吧提醒您,实践中上级对下级的有关号召,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看成是授权的特殊形式(如乡政府号召村委会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