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百科 > 行政诉讼> 正文

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要如何分配呢

本文主要讲解有关行政类法律知识行政诉讼内容。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要如何分配呢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一、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要如何分配呢

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要如何分配呢

(一)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

1、被告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卷宗主义原则。即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必须先取证,后裁决,奉行证据在先原则。

3、被告怠于举证,视为没有举证,要承担不利后果。

4、复议维持的案件中,复议机关和原机关共同承担原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

(二)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怎么分配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负有举证责任;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三、行政诉讼超过诉讼时效要如何办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过期了之后,是不能再向人民法院就同一案件事实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期限则丧失诉讼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解释》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情形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或者调解书所羁束的;

(十)其他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情形。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要如何分配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还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律师,可以关注我们,法务吧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服务。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精选阅读

热门推荐